沈南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做主题演讲:AI赋能生活数字化转型
7月8日,由上海市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信部、科技部、国家网信办、中科院、工程院、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。今年大会主题是“智联世界 众智成城”, 政府领导、顶尖科学家和知名企业家将围绕“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”方向,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前沿进展。对比往届,本次大会的特点体现在三个“最”上:最新前沿方向、最全行业生态、最优应用体验。
江南体育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受邀在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。沈南鹏认为,在算力成指数级增长的前提下,生活细分场景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AI应该将应用落地更多聚焦在生活消费场景中。此外,沈南鹏从AI+居家、AI+养老、AI+医疗三个与平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维度上,阐述了AI的发展需要承担起赋能生活、提升人类幸福感的使命。
以下为沈南鹏演讲稿全文。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科学家、企业家以及在座的各位朋友们:
大家好,很高兴能够与这么多顶尖的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,活跃在该行业前沿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们,一起参加第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。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,很遗憾不能来到现场参加这次大会,只能以在线的方式接入。江南中国多年来参与并见证、陪伴了诸多伟大企业的诞生和成长,其中包括一批成功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企业。今天,借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AI开放交流平台,我想从AI技术的应用落地,特别是在生活领域对消费模式的改变出发,分享一些我对人工智能行业最新发展的看法。
相对于算力增长,生活场景下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如果把“算力水平”和“应用场景”,形象地看作AI在生活领域的两条腿的话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“算力”这条腿很长很粗壮,呈指数级增长,2020年最大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参数是千亿级别,今年年初就已经达到万亿级别。
但“应用场景”这条腿相对而言,仍较短较细弱,还处于线性增长中,还有大量吃穿住行线上线下的细分场景有待开拓,生活场景中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首先,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在“AI+居家”领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智能产品的新应用场景。比如疫情使大家减少外出或使用公共健身设施,从而产生了居家健身的需求。我们投资了一家智能健身企业——Fiture。这家公司的健身镜,能以个性化的算法来推荐各种训练计划与课程,让人们在家就能拥有一个最了解自己的贴身健身教练。另外,在智能家庭生活领域,我们有一家被投企业—云鲸智能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们的青睐。他们的扫拖一体机器人,不仅会模拟人手对卫生死角重点关照,还通过智能感知,自动清洗拖布,比传统的扫地机器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这么来看,AI与居家生活结合得越紧密,应用的生活场景挖掘的越多,AI的产业价值就越大。
其次,理解消费者情绪的服务型人工智能,有望改善未来的交互体验。今天大家在国内的酒店、餐厅和办公楼,经常会看到服务机器人的身影,现在的AI还无法完全“读懂”消费者的表情、语音语调、肢体动作等情绪语言,这样在很多需要人性化沟通的服务场景中,比如业务投诉中的AI客服,社交、护理场景中的AI陪伴,用户会对AI产生拒斥感和不信任感。为了实现更友好的“人机交互”效果,需要挖掘AI在情感计算方面存在的大量潜在应用。“社区养老”这个特定场景下,就会衍生出很多定制化、对环境感知要求更灵敏的AI产品。
我们投资的一家上海本地社区养老公司——福寿康,就正在探索如何嵌入更多人性化的智能感知服务,为社区提供更优质和舒适的养老服务体验。福寿康借助智能化的检测设备实现即时检测、智能诊断,并以“护理站+社区托养机构”模式,人性化地构建居家老人和社区的护理需求对接,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个性化医疗康复护理的服务。
第三,AI为解决看病难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。当前AI在医疗的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莫过于医疗影像辅助诊断,而其他领域类似于在线问诊、健康管理等,可以说还处于“积极探索期”。“AI+医疗”带来的诸多可能性,让百姓们“看病难”出现了更多期待和想象空间;也激发了投身医疗人工智能的创业者、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研究者们前赴后继,可以预见这将是未来AI领域在应用层面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在医学影像领域,有一家叫数坤科技的企业,是全球首家获批冠脉AI诊断注册证的科技公司,可以将医生原本耗时30分钟的冠脉诊断压缩至2-3分钟,他们在心脑血管CT诊断、肝脏核磁诊断方面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,已进入了超过800家医院,大幅提高了影像科医生的工作效率;另一家AI企业推想科技,在去年武汉疫情最紧急时刻,用AI肺炎筛查系统,辅助当地医生更精准完成新冠肺炎的评估诊断,并把中国成功的经验从国内带到海外,它主要产品聚焦肺结节的读片,现在正在申请成为进入联合国相关采购目录的第一个人工智能产品。
期待明年AI大会到来的时候,有更多让“看病”不再那么“难”的阶段性产品出现。另外AI在药物研发领域也出现曙光,不管是新靶点的发现,还是在晶体制剂领域的应用,可能多年后AI能力是每一个大药企必须具备的。
其实,我们今天所谈及的:“AI+居家”、“AI+养老”、“AI+医疗”这些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,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领域。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更多的AI赋能生活、一起感受AI对我们生活幸福感的提升。谢谢大家!
在后续与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、CEO徐立的对话环节中,沈南鹏表达了对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变化的看好。上海以“海纳百川”的姿态积极吸引全球科技人才,建设人才智慧高地,江南中国将一如既往助力上海打造高质量的人工智能科创生态。
沈南鹏:每一年在上海举办的“世界人工智能大会”,都令人印象深刻,让人们在这一平台上了解全球最前沿的AI趋势,也让更多的AI创业者和投资者发现上海这座城市在AI领域的创新探索。
这几年来,我们可以看到,越来越多的新科技、新产品、新理念在上海首发首秀。从去年开始,上海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磅政策,有力地推动AI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与拓展,产生更多的数据互联互通,打破更多信息壁垒。
这其中最重要的,是上海近年来不断推出“人才新政”,吸引各类人工智能人才来沪留沪,扎根发展。今天,如果走进上海的诸多高新科技园,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科技人才:有本土培养的,有海归,还有跨国公司的高管,还有来自于硅谷、东南亚、欧洲等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。这些都恰好体现了上海这个城市的特征,那就是“海纳百川”。
人才是科技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之一,所以我看好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,也期待上海能够创造出更加繁荣辉煌的科创生态。